春夕酒醒

春夕酒醒朗读

四弦才罢醉蛮奴,醽醁馀香在翠炉。

夜半醒来红蜡短,一枝寒泪作珊瑚。

译文

乐曲刚停就醉倒了我这蛮奴,酃醁的余香飘散在翠色酒炉。

半夜醒来照明的红蜡快燃尽,蜡脂融泪变成一枝美丽珊瑚。

注释

春夕:春天的夜晚。

四弦(xián):指琵琶,因有四根弦,故称。这里代指音乐。罢:停止。蛮奴:诗人自称。宋以前男女皆可称“奴”。皮日休是复州竟陵人,竟陵春秋时楚地,中原地区称楚为“荆蛮”,故诗人自称“蛮奴”。

酃醁(línglù):又作“酃渌”,古代的一种美酒,也称“酃酒”。酃,地名,在今湖南省;醁,美酒。馀(yú):残留。翠炉:翡翠色的水炉。

蜡:蜡烛。

寒泪:春寒中熔化的蜡脂。珊瑚: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,颜色鲜艳美丽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794

2、雅瑟.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.北京:新世界出版社,2011:404-405

春夕酒醒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当作于皮日休中举之后。当时唐朝已进入末期,社会政治腐败,已走上亡隋的老路。可对于历史的鉴戒,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,而皮日休以诗的形式来重提这一教训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邓光礼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1097-1098

  此诗从“四弦才罢”、蛮奴醉倒落笔,不正面描写宴会场面,但宴会气氛的热烈,歌伎奏乐的和谐悦耳,朋友们举杯痛饮的欢乐,诗人一醉方休的豪兴,无不透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流露出来,给人以想象酒宴盛况的余地。这种侧面透露的写法,比正面直述既经济而又含蓄有力。“蛮奴”上着一“醉”字,煞是妙极:既刻画了诗人畅饮至醉的情怀,又表明酒质实在醇美,具有一股诱人至醉的力量;这“醉”字还为下文的“醒”渲染了醉眼蒙眬的环境、气氛。当诗人一觉醒来,“翠炉”的酒气仍然扑鼻,“馀香”诱人。这个细节,不仅写出了酃醁质量高、香味历时不散的特点,而且点出了诗人嗜酒的癖性。在古代,不得志的正直之士,往往和酒结下不解之缘。这里,诗人虽只暗示自己嗜酒,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愁。手法可谓极尽含蓄、曲折之能事。

  诗的后两句,写酒醒所见景象:“短”字,绘出红蜡残尽的凄清况味;“一枝”,点明红蜡处境孤独;“寒泪”的形象则使人仿佛看到那消融的残烛,似乎正在流着伤心的泪水。诗人运用拟人手法,不仅把“红蜡”写得形神毕肖,而且熔铸了自己半生凄凉的身世之感,物我一体,情景交融。这时作者已进入中年,壮志未酬,人生道路正像这一枝短残了的红蜡。

  明胡震亨谓:皮日休“未第前诗,尚朴涩无采。第后游松陵,如《太湖》诸篇,才笔开横,富有奇艳句矣”(《唐音癸签》卷八)。这首中举后写的《春夕酒醒》与诗人得第前写的另一首诗《闲夜酒醒》相比,风格上有很大不同。两首诗同是写酒后醒来孤独之感,但与“朴涩无采”,语言清新的《闲夜酒醒》相比,《春夕酒醒》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。“四弦”的乐声,酃醁的“馀香”,“翠炉”“红蜡”的色彩,“珊瑚”的美丽多姿,辞藻华丽,斐然多彩,正表现出“才笔开横”、文辞“奇艳”的艺术特色。

  此诗以议论为主,在形象思维、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《隋宫》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;但在立意的新奇、议论的精辟和“翻案法”的妙用方面,自有其独到处,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。

皮日休

皮日休,字袭美,一字逸少,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,卒于公元902年以后。曾居住在鹿门山,自号鹿门子,又号间气布衣、醉吟先生。晚唐文学家、散文家,与陆龟蒙齐名,世称"皮陆"。今湖北天门人(《北梦琐言》),汉族。咸通八年(867)进士及第,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(《吴越备史》)、著作佐郎、太常博士、毗陵副使。后参加黄巢起义,或言“陷巢贼中”(《唐才子传》),任翰林学士,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。诗文兼有奇朴二态,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录有《皮日休集》、《皮子》、《皮氏鹿门家钞》多部。 ...

皮日休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酌酒英州道,临风泪满裾。南还难舍汝,北去重愁予。

祇为微名累,翻令定省疏。季方应念此,晨夕奉兴居。

()

鳌头龙首总浮名,何事神仙也世情。蝴蝶满天蟾满地,莫将隐语赚书生。

()

青青江上蒲,宛宛水中鱼。楚楚东家女,盈盈楼上居。

泠泠抚瑶瑟,粲粲被罗襦。昔如昆山玉,今如浊水珠。

()

山水皆言八曲幽,何人肯向雪中游。于今便合成嘉话,不待他年记某丘。

()
崔荣江

岁渐黄昏发渐疏,心田荒却忍轻锄。无凭竖亥量山海,且仗陈玄写陋书。

鱼种方塘花种院,烛明长案月明居。杯中斟是闲情味,笑说陶公或不如。

()

竹林路阴阴,寻幽不觉深。不比羊肠坂,空伤行客心。

()